《2023年農業機械化技術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已經市農業農村局同意印發,現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及過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及《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2023年省級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甘農機管發〔2023〕1號)要求,按照現代農業發展需要,搶抓張掖市“創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戰略機遇,以保障糧食安全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持續深入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在總結分析2022年農機化抓點示范工作的基礎上,著力破解玉米小麥精量播種、制種玉米去雄收獲、小麥機收減損、馬鈴薯收獲撿拾等技術瓶頸,兼顧我市設施農業、畜牧養殖、高原夏菜、小雜糧等特色產業,推動種植、養殖業機械化發展,充分發揮農業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的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引領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我市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水平,夯實“三農”發展基礎。
二、政策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的農業區域建立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并鼓勵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等建立農業機械示范點,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
第二十三條 國家設立的基層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應當以試驗示范基地為依托,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無償提供公益性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培訓等服務。
2.《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
第三條著力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第七款加快補齊全程機械化生產短板。聚焦薄弱環節,加大試驗示范和服務支持力度,……探索具有區域特點的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第八款協同構建高效機械化生產體系?!С滞七M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科技創新聯盟、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返鄉創業園的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提高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產學研推用聯合攻關,推動品種栽培裝備等多學科、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協同聯動,加快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與示范。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率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一批整體推進示范縣(場),引導有條件的省份、市縣和墾區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第四條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機裝備與機械化技術。第九款加強綠色高效新機具新技術示范推廣。第十款推動智慧農業示范應用。第十一款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能力。強化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機構的能力建設,加大新技術試驗驗證力度。推行政府購買服務,鼓勵農機科研推廣人員與農機生產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技術合作,支持農機生產企業、科研教學單位、農機服務組織等廣泛參與技術推廣。
三、任務目標
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85.5%,制種玉米機械化去雄等短板取得新突破,農機農藝融合更加緊密,農機化試驗示范基地覆蓋全產業,建成試驗示范基地60個以上,示范面積達10萬畝以上。
1.建立主糧作物全程機械化科技示范基地。各縣區均要建立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主要示范推廣小麥精量和半精量播種、高效植保、“一噴三防”和“一噴多促”空天地一體化防控機械化技術、低損收獲等機械化技術。甘州區、臨澤縣、高臺縣建立制種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點,主要示范推廣智能化控制、無人駕駛、精量播種、機械化收獲、秸稈打捆、殘膜撿拾、深松等技術,探索農機農藝融合,突破機械化去雄技術。山丹、民樂、肅南建立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主要示范推廣鋪帶覆膜播種聯合機械化技術、聯合防控技術,因地制宜推廣聯合收獲、剎秧處理利用和殘膜撿拾等技術。
2.建立特色產業機械化技術集成示范點。山丹縣、民樂縣建立油菜全程機械化示范點,主要示范推廣鋪帶覆膜技術、小籽粒精量播種技術、“空天地”一體化防控技術、油菜低損收獲技術和秸稈處理技術,突破油菜聯合收獲技術。臨澤縣、高臺縣、甘州區、民樂縣、山丹縣建立設施農業或綠色蔬菜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示范推廣蔬菜移栽(或精量播種)、“空天地”一體化防控、尾菜利用機械化等技術,示范基地機械化水平達50%以上。甘州區、臨澤縣、高臺縣建立養殖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重點示范推廣飼料加工、精準投喂、糞污處理、翻拋發酵、智能化控制等技術,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民樂縣、山丹縣、甘州區建立中藥材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示范推廣智能化控制技術,根莖類中藥材鋪帶覆膜、移栽、小籽粒播種、“空天地”一體化防控和收獲機械化技術,突破中藥材育苗機械化技術。
四、建設要求
1.精心謀劃、任務落實到位。各縣區要立足產業發展實際,認真分析農業生產農機化短板弱項,積極引進試驗示范推廣適用新技術新機具,打造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示范基地。要積極培育、引導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參與建設示范基地工作,充分發揮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優勢和帶動作用,通過訂單服務、托管服務等方式為建設示范基地提供長期、全程的作業服務,推動全市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檔升級。
2.探索模式、提高示范質量。要充分結合當地鄉村振興產業,引導農戶參與建設示范基地工作。示范點建設要有一定規模,主糧作物示范點建設核心示范區面積連片500畝以上或單一機械化環節應用面積1000畝以上,養殖示范基地在飼料加工、管護、環境消毒、投料、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等環節有三個以上使用機械作業。
3.開展培訓,抓好宣傳推廣。依托示范基地開展現場演示會、技術培訓班等至少1次。項目建設基地要立有項目名稱牌、項目簡介牌,在各級媒體及工作平臺上發布新聞、信息,突出示范帶動效應。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為做好技術指導、督促檢查、考評驗收等工作,保障示范基地建設任務順利實施,市農業農村局成立建設農業機械化技術示范基地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副局長為組長,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負責日常事務和技術指導工作,協調落實相關工作,指導示范點建設。
2.加強統籌協調。各縣區農業農村部門要嚴格落實縣區農機部門負責制,示范基地建設要與實施的農機化項目相結合,傾斜項目資金,做好人、財、物的組織工作,健全工作機制,落實好工作責任,切實把建設農業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3.加強調研指導。要將建設農業機械化技術示范基地工作納入全市2023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市農機推廣站將不定期對各縣區實施情況進行調研指導。于2023年12月上旬對各縣區建設農業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情況進行年終考評驗收。
4.加強成果運用。各縣區農業農村部門要做好農業機械化技術示范基地建設、后續管理和服務工作,要把示范基地作為當地推廣新機具、示范新技術的平臺,讓當地群眾有樣板可參考、有基地可試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